古代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

初三/说明文/1219字/233℃/2025-05-10 01:58

早闻大足石刻的盛名,只是未有机会到那里去参观游览。今年暑假,听友人提议,便欣然前往,却未曾想到有了不大不小的发现。

众所周知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卧佛自有其妙处,在此我不必多谈,而使我兴趣十足的圆觉洞,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这一组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才是感悟最多之处。

圆觉洞中运用的光学、声学及排水系统

来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有一座让人惊叹的洞穴――圆觉洞,窟高6米,宽近10米,深12米,洞口左下方刻有宋代着名学者魏了翁书写的“宝顶山”三字。进入洞中,洞内即使大白天也显得十分昏暗,唯一清晰可见的只有背对着我们,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那位向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几分神似。石像雕刻精细,质感特强,供台犹如丝绸。可是,为什么只有这樽跪佛像在黑暗的洞里可以看得见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石像背对的方向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呈45度角,光线透过天窗,正好射到了佛像上。这就是古代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且还环保不用其他火种光源造成洞内的污染,这也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折服,堪称大足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在洞里轻言几句,就会发现没有明显的回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因为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从而减少的回音,这说明古人对声波的反射原理是清楚的,因而,就运用石壁凹凸不平使声波发射紊乱,相互抵消而导致回声消失。这简直与解放后修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声处理不谋而合,但前者却比后者早了整整800多年。

而还有更绝的,那便是它的排水系统。若是在雨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环绕洞中的额众多石像中,有一坐石像的手不停在接水。随着手臂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石龙把水吞入体内,又顺着身子排出,排出的水又通过石像的手流入地下的暗道,再排到洞外去,真是巧夺天工,而比起现代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的力学、透视原理

来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独特石刻,它就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间释迦身着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左右内饰缨络赤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手托大宝楼阁,文殊左手捧着7层宝塔。石刻独特之处就在于这座文殊像。文殊捧着的7层宝塔高近1。8米,重达公斤,倾斜10度,可是却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未坠落,原因就在于袈裟与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支撑着宝塔。在多种结构中,惟有三角形稳定性最强,这是教科书里告诉我们的东西。可是这种力学中的的原理在这里却得到具体的运用。我们只有为古代的能人巧匠惊叹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什么要向前倾斜10度呢?这是因为石刻不仅要结实更要注重美观。为了避免人的视觉上出现雕像身体与头像的比例不协调,这几樽雕像的身体都有十几度的倾斜。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透视原理,这可是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上才会学到的。能工巧匠却在宋代就知道了,还把它应用的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称赞。

  标签:科学知识艺术古代现代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三年级|记叙文第一次给妈妈过节

    我们一生中有多少个第一次呀!比如说:第一次竞选 、第一次做饭你有过令你难忘的第一次吗你们肯定都有,我...

  • 初一|散文一屋子的康乃馨

    夜晚,静谧的天空中几颗星星在顽皮地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活像几颗宝石在闪动,月亮发出淡淡的光,仿佛披...

  • 初三|记叙文难忘的暑假夏令营

    开完了篝火晚会,天也差不多亮了,我们终于要回家了。在永嘉的一星期,我们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床,...

  • 高三|其它怀念过去的日子

    过去的日子伴随着成长悄悄流逝,但我们留下了回忆,我们可以把回忆整理,串联,发掘,思索。 小时候,快乐...

  • 五年级|记叙文金鱼

    署假来临了,花鸟市场里人头攒动,这些人里多是放署假的学生们前来购买花花草草或是小动物。那天我和妈妈也...

  • 初二|记叙文把花种在自己心里

    那是一个清新的春天,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春光明媚,早已立春,风中却还透着一股寒气。远处柳树垂下柔软的枝...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