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

高三/其它/917字/213℃/2025-05-12 20:14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标签:习俗重阳节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高一|记叙文愤怒的“白葡萄”

    天气晴朗得可爱。我和老爸决定去逛街,走在暖暖的阳光里,我们的心也觉得暖暖的,看什么都觉得可爱。突然,...

  • 六年级|记叙文大树有多高

    世界上最高的大树的高度是怎么测量出来的?爬上去?太过笨拙了吧!这次的数学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测量大树的...

  • 初一|散文像花一样

    花儿时而绽放,时而凋零。东方的第一抹红晕,是她梦想的方向,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是她绽放的力量。有人说你...

  • 初一|记叙文天堂地狱——死亡穿越

    契子所谓红颜祸水,不倾国倾城的她也会成为红颜祸水。所谓山有木兮,木有枝兮,枝亦有叶,而倾城又有谁?一...

  • 四年级|记叙文和谐森林

    从前,有一片美丽的森林,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森林里住着许...

  • 初三|记叙文魅丽影视城之旅

    盼呀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那一天——秋游同安影视城。刚得知这个消息,我就有点激动得迫不及待,希...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