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有趣的习俗

初三/其它/989字/416℃/2025-05-23 06:39

寒食节的祭扫所表达的感恩情结,具有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支柱纲常伦理的效能。而据历史记载,上巳节的春游,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了类似欧洲中世纪突破“男女之大防”的狂欢节的某些萌芽。两种截然不同的诉求,最终奇妙地融合进了一个清明节气,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很奇特的事。 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太一样,由于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因而清明节也是传统节日系统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节日时间比较固定地在现行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踏青时节。

《周礼》中有一段被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征引过的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什么意思呢?是说中春二月,万物萌生,这样的时节应该顺应天时,让青年男女自由约会,甚至私奔交合也不必禁止。

郑玄认为,这是“重天时,权许之也。”而据张君房的《云笈七签》:“每岁三月三日,蚕市之辰,远近之人,祈乞嗣息”,可见三月三日在制度化的道教中也被赋予了明确的求子功能,因为青年男女虽有水边桑林“野合”之实,但这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求子”可能是最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

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一日。“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地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标签:习俗丰富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三|议论文两份错误的预言

    最近看到一份报道,关于教育的两份预言,很有意思。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 三年级|记叙文好爸爸好妈妈

    我有一个漂亮的妈妈和一个爱看书的爸爸。妈妈有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巴,乌黑发亮的头发。妈妈吃穿...

  • 初一|散文书之旋律

    风,顽皮的拨动着风铃;台灯,乖巧地眯着眼睛。静谧之夜,任思绪在茫茫脑海中徜徉,我仿佛在寻找这什么,什...

  • 六年级|记叙文难忘的师生情

    一眨眼,小学六年生活即将结束。回忆那过去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是那么的美好。三年级时的那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 初二|记叙文脚上的爱

    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从哪儿来?是生下来就有吗?不是的,我们的幸福是从父母的脚上来的。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

  • 初三|其它喜剧大师和心理医生

    1914年夏天的那不勒斯城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快乐,著名的滑稽大师马可尼,用他精彩的表演使城里的每个人都...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