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闹花灯

高三/其它/778字/428℃/2025-05-18 00:36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在隋朝前已见于文字记载。《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载:柳 “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们便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赛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贵贱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 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大体在北周年间,大约在公元550年至580年之间。从这一习俗产生的时间、地域及风俗内容来推测,可能与佛教的流传有关。《涅盘经》说,如来佛死后火化,将其得到的舍利子装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佛门弟子一边散花一边奏乐,并每绕城一步点燃一盏灯,以此来表示对如来佛的悼念,但还没有明确记载是正月十五。《西域记》所说的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则明确说是“正月十五”了。 这两个习俗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民俗。从地点看,这一民俗开始流行于北方的洛阳及周边州郡。这与北魏、北周时崇尚佛教,以及著名禅宗大师达摩、慧可先后在嵩山少林寺传法有关,因为禅宗开始兴起时,深受百姓的欢迎。从习俗的内容看,正月十五闹花灯打破了一切界限,体现了佛教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的观点。这种取消一切束缚,打破一切界限的习俗,时至今日还有余风。民间“正月十五没大小”的俗语和风习便是古风的余绪。 虽然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佛教及佛事活动。但当这一习俗形成之后,其宗教色彩便渐渐淡化而成了百姓们狂欢的节日。

  标签:元宵花灯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一|记叙文爱,让我不能忘记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爱,这些爱是奇妙的,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道理,更能让我们学会做人。有一天晚上,我无聊...

  • 初一|记叙文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古代《风土记》记载: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传说,这一夜守岁,来年可万事...

  • 初二|记叙文故地重游

    这几天,中考占着教室,我们放了一个短短的四天假。作业做完了,在家又闲着无聊,所以就去以前的小学校园了...

  • 初二|其它感谢您的养育之恩,父亲

    敬爱的父亲:您好!感谢您十三年来的含辛茹苦的养育我,您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我身上。您不辞劳苦的照顾我,...

  • 初一|其它昂首挺胸迎挫折

    看着纸“平桥”悄声无息地倒塌和纸“拱桥”挺胸抬头的姿势,我想起了另我难忘的那件事。 上周学校举行了冬...

  • 初二|议论文学生好坏与成绩关系

    成绩——现代人们最注意的一样东西。老师凭成绩奖罚学生,家长凭成绩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好坏。可是,这些...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