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岂能不怪

高二/议论文/1247字/119℃/2024-05-20

上学时学过一篇题为《鲁迅踢鬼》的课文,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先生素来不相信鬼怪之说。一天夜间,月高星稀,鲁迅先生独自走过一片坟场院。忽然间冒出个“鬼”来,在坟头做出种种怪诞之态。鲁迅先生却毫不惊慌,上前就踢了“鬼”一脚,“鬼”痛得大叫,露出真面目——不过是人装的。鲁迅先生这种“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唯物主义态度不能不说是对付“妖怪狐仙”之类唯心主义的好武器。但是在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方面则不妨先“见怪而怪”。

自然奥秘在被人们识破之前,常常戴着“怪”面具,让人迷惑。如果“见怪而怪”,对它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带面具的“怪现象”往往会把你引向一个突破口,导致一种新方法、新物质的发现。

请看,一位外科大夫正在给一位胆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前准备了几个放有水的烧杯以便存放结石。当连续几例手术结束以后,大夫吃惊地发现第一次手术放在烧杯内的结石已不见踪影。“太奇怪了!”为了证明这并非一个偶然现象,大夫又把另外一些结石分别放入剩余的几个盛有同样水质的水的烧杯中,胆结石同样消失了,烧杯里只剩下稍有浑浊的液体。

医生抓住了这个怪现象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分析,发现都是些经过磁化垢水。于是一个预防胆结石的新方法脱颖而出:饮用磁化水。以检验,效果还不错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预防胆结石的磁性杯,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研制的。

这个发现是如何得来的呢?它来源于一个“怪”字。我们不难看出,医生的思维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一、见怪而怪;二、怪从何来;三、见怪不怪。

从“怪”到“不怪”,正是我们认识事物、真理的一个过程。当某些自然现象或在被我们了解之前,往往以怪异的面目出现。一旦我们紧抓住怪现象不放,问一下,“怎么会”、“‘怪’从何来”,客观地加以分析、研究,便会发现假面具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揭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尽收眼底。

由“怪”到“不怪”到揭示未知世界的真面目,“见怪而怪”是首要的一步。如果把未知世界比作一扇虚掩的门,从中传来怪异的声音,飘出迷惑人的烟雾,只有“见怪而怪”者才会上前探究,才有可能把未知世界一览无余。而“见怪而不怪”者只会不屑地从门前走过,根本谈不上什么发现新事物的可能性。

但是,认识事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见怪而怪”只是第一步。如果仅仅“见怪而怪”,却缺乏扎实的知识基础,正确的研究方法,坚持不懈的精神,只不过像一个好奇者仅从门缝中窥探到点滴,不仅不能把未知世界看个究竟,还可能仅以一孔之见得出错误的结论。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了一张标签了事。一直到不久以后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他因此称这个瓶子为“失误瓶”以告诫自己。

综上所述,只有平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坚持不懈地研究精神和“见怪而怪”的独特识见才能完成“怪”到“不怪”的飞跃,才能揭示事物的真谛。而“见怪而怪”则是首要的一步。

所以,我们不防把这样一句话作为研究学问的警言——见怪岂能不怪!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三|记叙文为自己鼓劲

    幽静的山路显得如此空旷,我那孤立的身影似乎使山林更加寂寞。摇摇晃晃的我不住地为自己鼓劲:“加油,就快...

  • 初一|其它读书感言《行道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写出春蚕和蜡烛的无私奉献,甚至连性命都...

  • 初二|记叙文我是90后

    对于90后,有人说,这是颓废的一代;有人说,这是自我的一代;有人说,这是叛逆的一代……可是,我们自有...

  • 初三|记叙文铁树

    瞧,一盆盆花木,多么整齐,多么娇艳美丽呀!花丛中还不时地飘散出一丝丝淡淡的清香,招惹蜂飞蝶舞。在这些...

  • 初一|其它中华情·中国梦

    有一种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让人能在心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它叫做梦想。上帝没有赐予我们翅膀,但赐予了我...

  • 四年级|其它挣扎的生命

    今天下午,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走着走着,我发现路边的水管上趴着一只蜻蜓!它是红色的,小小的翅膀上布满露...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