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读后感

高一/其它/875字/418℃/2025-05-13 19:20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 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著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西行漫记》中,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作者还特地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

对于不了解红区的人来说,普通人在红区的生活状态,更能真实反映红区的状况,也更为可信。同时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生存状况的描绘,作者在开篇提出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答。对斯诺而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主题,只是西方记者惯用的新闻表现手法。但他笔下普通人的群像和生活状态,却在无意之中为后来的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社会史学的视角。

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看似不加拣析全部写出,但从他们的身上,却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思想、道德趋向的光芒。这些人可能彼此互不熟识,只是凭借当时共同的社会舞台才得以彼此联系。但通过对他们群体经验的描述,却可以清晰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如何由显入微地悄然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脚步。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他们的思想,也籍由这些小人物的环绕,获得了更加人性的衡量尺度。如此的叙述形态,恰好在某种角度上符合了历史的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和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相互渗透、相互参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多维度、多方位的视角。

与同时期其他的同类作品比较,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第一本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向世界报导中国革命真相的书。美国新闻记者白修德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正是这种唯一性和特殊性,使得《西行漫记》的成功在必然性之外,还蒙上了一层偶然性的神秘色彩。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昔日的历史与今日的感动。

  标签:读后感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四年级|其它致“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媛媛:你最近过的好吗?我不在你身边的一年里,有没有什么委屈,或者不开心的事?自从一年前的今天,...

  • 初三|其它一位普通的老头

    每每看到我书桌上那把整旧如新的剪刀,我就会想起寒风中的那一幕,就会想起他——那可亲可敬的寿星老人。以...

  • 二年级|记叙文热心的李红红

    青岛市ABC小学二年级牟泓歌下课铃响了,天上下起了雨,还刮起了风。同学们带队走出了教室,班长李红红在...

  • 四年级|记叙文我爱看报纸

    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爱看报纸。可能是我从小就和报纸有缘吧,听妈妈说,我两岁的时候,什么字也不认得,只...

  • 五年级|记叙文爱的那把伞

    我站在风雨中,凝望着那双沧桑的爱的眼,心中激荡着豪迈的赞歌。历史眼间回到了2000年的6月22日。我...

  • 高二|其它蝴蝶之念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看见一只蝴蝶缓缓的飘落在花瓣上,于是就在它忘情地在花蕊上起舞摆弄时,悄悄地把它捉住...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