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高一/其它/803字/471℃/2025-05-05 19:16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标签:民风民俗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六年级|记叙文项链事故

    我九岁的时候,非常喜欢外婆家,经常住在那里。因为,是大家心中的宝贝,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从来都没少过...

  • 初一|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

    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初一|记叙文冬日里的烛光

    亲情,是两个平凡而普通的字,它像一根火烛,使人感受到爱的温馨。它无须添加任何的修饰,就能使人感受到被...

  • 六年级|记叙文我到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深圳市罗湖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六(2)班袁琛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它们...

  • 初三|散文随感

    “呲,呲……“旧式收音机中只剩下了杂音。即使能收到某个电台,这台小而破旧的收音机也无法将我与外界建立...

  • 初一|记叙文糖果

    糖果,吃久了也会没有滋味,它只有一种味道,怎么吃也不会改变。但它对小孩子却有着菲比寻常的吸引力,不管...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