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初一/散文/703字/138℃/2025-05-15 03:07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其友。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着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我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初一:爱心物语

  标签:望月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五年级|记叙文伟大的母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它是作者孟郊将要外出,看见母亲为他缝缝补补、不辞...

  • 三年级|其它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铃、铃、铃” 太阳能闹钟响了,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我拉开窗帘,打开窗往外一看,太阳已高高挂在天空...

  • 六年级|说明文明天就要考试了

    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明天将要迎来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明天是毕业考试的日子,我心里就像热锅...

  • 五年级|散文春天的景色

    如果说娇阳似火的夏天是火红的,充满着活力;果实累累的秋天是金黄的,充满着收获;银装素裹的冬天是雪白的...

  • 六年级|读后感观抗震救灾有感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十四点二十八分,一场特大的地震毫无征兆地袭击了汶川.那一刻,大地剧烈地颤抖,...

  • 四年级|记叙文我爱祖国

    国让我看见了,气势雄伟的泰山,悠久古老的孔林孔庙,奔腾咆哮的黄河,柔美俊秀的西湖,说不尽的美丽,说不...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