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不该淡忘的一些事

高三/其它/826字/230℃/2025-05-11 05:15

在此次调查中,5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标签:重阳节淡忘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五年级|读后感读《盘古告状》有感

    今天我去书城看书,偶然间对一本作文书有兴趣,打开目录,咦?怎么会有一篇作文叫盘古告状。好奇心的推驶,...

  • 六年级|其它我很开心

    是与好朋友在一起嬉戏﹑互助﹑倾诉。朋友是另一个自己,我觉得与朋友在一起是件快乐幸福的事。因为缘分大家...

  • 初二|记叙文隐形的翅膀

    周凡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因为村里穷,所以没有一人见过大世面。这个村庄因村里的一个湖而得名——湖村...

  • 初二|散文落叶的情意

    逗留在校园,落在衣上黄叶一片,将它捂在手心,落叶温暖心田。漫步水塘边,照见池中黄叶一片。将它夹进日记...

  • 初三|散文清空心灵的邮箱

    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采野花,数星星的日子飘落在了发黄的日历里。那份童年的快乐也随时间逝去……临近初...

  • 初三|记叙文汗水换来精彩

    人们都羡慕奥运会创造八金奇迹的迈克尔·菲尔普斯,然而,奇迹的背后每个运动员每天都比别人多三个小时的训...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