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

初三/其它/638字/440℃/2025-05-17 17:07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不过,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

所谓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时风俗因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另据《宋书·礼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后,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主要是祈求人类的繁衍。这天,已经憋闷了整整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集体在水边举行仪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会求偶的“春宵一刻”。此外,两个氏族之间也往往借上巳节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对歌、跳舞的活动,沟通彼此的感情。后来,上巳节演变成郊外踏青游春,水边宴饮赏春的节日。

由于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习俗便延续到清明节后。你想,谁不喜欢醉身于自然去漫赏无边的春色呢?所以,清明踏青寻春便成为历代文人下笔的题材。

实际上,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标签:由来习俗清明节踏青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五年级|记叙文武松时光穿越记

    武松时光穿越记[杨弘斌]重庆市奉节县金榜培训学校五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杨弘斌有一天,武松来到了景阳冈,走...

  • 六年级|记叙文信任

    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充盈着我们的生活;有一种东西,可以让原本平凡的我,在成长的道路上...

  • 初二|散文舞,在樱花下的那一刻

    那一年,我爱上了樱花我从心底爱上了樱花她那娇嫩的花瓣是她在向我微笑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纯真似清水芙蓉,...

  • 五年级|记叙文这句话让我难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会和我们说话,每一句话都有每一句话的含义与情感。在我的脑海伸出,有...

  • 初一|记叙文我的科技小笔筒

    邛崃市南街小学 何晓雪为了让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设想出了一种既小巧方便又快...

  • 高三|其它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天才无...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