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网校提供精品议论文《祸患常积于忽微》及点评

高中/其它/1339字/378℃/2025-05-08 22:47

空闲之日,我细读了欧阳修所作的《伶官传序》一文,心中深有感触。其中,作者提出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一精辟的论断,常令人深思不已。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记得有句俗语,叫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它更为形象地提示了这种道理,不是吗?一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由此可见,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忽微"往往是"祸患"产生的根源,而在当中起作用的却是一个字--"积"。

对于"积"字,许多人都非常注重它,但大都从正面考虑,如"学习要积累"等等。而反面的呢?则未必了。其实,"积"字所起的反作用也并不少见,而往往被人所忽视。

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像冯大兴、朱泽明,他们竟从一个"堂堂的大学生",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此沉痛的事实不能不引人深省,这难道不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所造成的吗?假使他们注意了这一点,也断不至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这种"祸患"的导致,不也是"积"字所起的作用吗?

诚然,人们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不以为然,更不能开脱和原谅,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一般都并非仅此一回,也并非下不为例。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是"忽微常积"的根本原因。

话到这里,我们不妨可以说,"忽微"并不可怕,可畏的只是"忽微常积"。而能否化"小"为"无",则取决于自己对"忽微"的态度了。如果不注意自己品行方面的"忽微"长久以往,又怎能不发生恶性膨胀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临终前所说的这句话对于我们不也是个很好的启示吗?要戒恶修善,不可以其小而等闲视之。因此,在平时,我们就必须防微杜渐。可以想见,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见小善皆为之,绝之恶于初萌"。那么人们的思想情操将会有多么高尚,社会的文明将向前跨出更惊人的一步!

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品行应是这样,其它的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只要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都须采取"严以律己"的态度。"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倘若真的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你也将不会担心"祸患"的导致了。

仅此发一感想,以供自勉。

简评:本文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紧扣"忽微"和"积",阐明祸患常积于忽微,要求每个人做到"戒恶修善",防微杜渐,只有这样,才不会担心"祸患"的降临。为了阐明这一观点,作者不是堆砌材料,而是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文章先说"忽微",引用一句俗语,一个例证,印证了忽微能导致祸患降临这一客观规律。然后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在忽微和祸患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积"字,抓住"积"字,联系实际,用无数事实论述了"积"的反作用,说明"积"是导致祸患的关键。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引用刘备的话启迪人们"戒恶修善"。文章写到此,水到渠成,宗旨一目了然。

  标签:论文点评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三年级|记叙文那只花猫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花猫和小白猫一起到河边玩耍。玩着玩着,小花猫看见河里有条鱼,正想捉时,发现水里...

  • 初一|散文初恋

    放假的日子,好无聊,好空虚。潇打来一个电话,我急冲冲的坐上公共汽车赶了过去,看着窗外热辣辣的太阳,现...

  • 六年级|记叙文花之君子——莲

    有人喜爱那雍荣华丽的牡丹,有人喜爱那隐逸闲适的菊花,有人喜爱那顽强不屈的小草,还有人喜爱那迎寒傲放的...

  • 初二|议论文我理想中的社会

    理想是美好的,社会是和平的。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理想社会都有各自的不同。我认为,人人平等是理想社会的必备...

  • 初一|记叙文震撼心灵的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古往今来,有无数美妙的音乐让人大加赞赏。然而唯独只有那首五音不全...

  • 五年级|记叙文我望不了那一次友谊

    有人说:友谊如酒,经历的岁月愈多便愈香,有人说:友谊似茶,那味淡而不浓,却沁人心脾,令人久久难忘。在...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