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灵魂的苦难和自由

高三/散文/1272字/230℃/2025-05-15 22:57

巴金灵魂的苦难和自由——纪念世纪老人巴金与世长辞

有的人走了,带着遗憾和内心的惭愧;有的人走了,带着迷惘和未知答案的问题;有的人走了,带着一半的清醒和一半的醉。巴金的一生,有人说留下了等身之著和不朽的文学丰碑,有人说留下了一个人用生命观望中国一个世纪的沧桑感悟,有人说留下的是谎言中的真实,也有人说留下了一部灵魂在苦难和自由中的挣扎史。

苦难是自由的伙伴,迷途中的人生一旦觉醒,精神上因为自责而陷入一场因为清醒而出现的苦难,最终转换成巴金重新追求精神自由的力量源泉。自由如此重要,晚年的巴金已经不屑于文字辞藻的华美精致,他只“讲真话”。时间一定会洗去《随想录》的平凡外衣,巴金的一生,在《随想录》中凝固,更在《随想录》中升华。

当巴老在50年后重返巴黎,他能够深刻的感悟卢梭、伏尔泰、雨果、左拉等人类思想启蒙巨匠的自由灵魂,他更重新拾取年轻时在巴黎创作《灭亡》精神状态,50年前后的精神苦难来自不同的思想动因,但是又具有完全一样的人生意义,苦难让人清醒,苦难让人们出发,去寻找灵魂的自由。写作再次成为巴金的灵魂自由的羽翼,而《随想录》的平凡叙述中,又贯串了多么深沉的激愤和痛苦!

《随想录》并不仅仅是一个真诚的老人在晚年的道德之作,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巨人最后的艺术辉煌,更不仅仅是一个人生的简单总结,《随想录》本质上成为描述苦难和灵魂自由的一个死结,成为整个世纪中国的悲剧的最低音。

巴金与郭沫若、矛盾、费孝通、梁漱溟等学者达人们一样,在拨乱反正之前的20年,出现一段学术深研和创作思考生命的空白,灵魂遭遇桎梏,自由意识被一个巨大的催眠机器封死在真空,人的尊严、原则、道德成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的虚假道具,越是君子越做小人,巴金也不例外的陷入梦幻模糊中的道德扭曲。每思及此,一个苏醒后重温噩梦的老人,苦难和屈辱死死缠绕他的整个晚年生活。

要自由,只有直面苦难。沈从文可以说自己一生带着清白无怨无悔的离开,巴金却说着自己过去的丑陋一面,说着回忆自己噩梦的“真话”,《随想录》回旋着“我不丑陋谁丑陋”、“我不忏悔谁才忏悔”的主旋律,巴老在解剖自我的苦行中,得到了解剖全民族灵魂的丰硕回报。文革博物馆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术刀,部分的割去民族血液中不光彩的过去,在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争取灵魂自由的一扇门。

对巴金而言,《随想录》不仅仅见证他的真诚,也不仅仅见证一个灵魂对自由的追求,更大的意义在于,《随想录》客观的见证了一段全民族灵魂失主的混沌和噩梦,他只是希望尽量的提醒大家,不要让噩梦重演。

晚年的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的愿望。一个敢于直接面对精神的苦难,敢于鲜血淋漓的解剖自我,把丑陋和赤裸身躯展示给读者的老人,他真的没有勇气面对生死、面对人生最后岁月的痛苦吗?对巴老而言,更大的生的痛苦源于精神不得自由,在《随想录》之后,更多人生意义、社会意义的难题困扰着一颗睿智通达的大脑,也许巴金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呼吸对他的唯一意义,就是获得感受苦难的权利。苦难不是巴金的敌人,但是通过感受苦难,他的灵魂如何解脱?我想,死亡是一个最冰冷的答案,一个最真切的答案。

  标签:自由灵魂苦难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二|议论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不知从何时起,时光就如同白驹过隙无论怎样追逐都在它的身后。莎士比亚曾近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

  • 六年级|记叙文童年的感觉真好

    童年的日子像沙漏的沙子,缓缓滑落,虽慢但时间长,也就落了下来,慢慢越来越少。 回忆童年,有种难以忘怀...

  • 四年级|散文遨游夜空

    晴朗的夜空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月圆月缺,繁星点点,流星飞逝……让我浮想联翩。一个月圆之夜我在院子里享...

  • 五年级|记叙文国庆之旅

    金色的十月,秋高气爽,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眼一年的国庆又到了,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人带着...

  • 初二|其它搞笑版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厕所间。飞流直下三坨屎,一摸裤裆没带纸。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

  • 初三|散文读书让我陶醉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胜于交一个朋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