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又重阳

高三/其它/970字/376℃/2025-05-25 12:18

/span>

初中生重阳节诗歌:中秋过后又重阳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标签:中秋重阳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三|其它雪花

    小溪边,有很多情侣,从情侣中我看到了一对儿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在怀念着年轻时的岁月!我在这几对情侣中...

  • 初一|读后感难忘那鲜活的面容——悲惨世界读后感

    寒假中,我拜读了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本好书,能使...

  • 初三|其它重生

    我,是一只小鸟。我在冥冥之中获得了重生。还记得以前,地球上树木成林,人们与动物友好相处。我是森林中最...

  • 五年级|记叙文梦中漫游记

    10点了,我得睡觉了,否则明天妈妈打我屁股都起不来!咦?这是什么地方?眨眼间,我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

  • 四年级|记叙文春天里小草的故事

    春天到了,小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长出了新的叶子,一切变得那么新鲜,一切变得那么美好。小草一出生,吓...

  • 初一|记叙文电视台ILOVEYOU

    舞蹈班在过年时有一次去了沈阳电视台,好啊!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这回终于有机会了,而且还可以上电视。...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