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

高三/其它/897字/127℃/2025-05-13 04:06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标签:习俗七夕节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四年级|散文我心中的龙

    在我的心中,龙是一种属相,因为自己也属龙,所以我特别喜欢传说中的龙。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心中的龙吧!在...

  • 六年级|日记第一次自己去交学费

    今天是2月8日,早上我去报到,刘老师发了新书,我对新书简直是爱不释手。老师不仅发了新书,还交给我们一...

  • 三年级|记叙文让人烦恼的作业

    在我的三年小学生活中,写作业,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作业”这两个字,也是同学们最熟悉不过,最憎恨的了。...

  • 四年级|记叙文乡下风光

    去乡下的路上,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枝在微风中摇曳,好像在欢迎我们。田野里一片...

  • 初三|其它当梦想都成泡沫

    摆在眼前的,是一桌山珍海味。席间,觥筹交错,起坐喧哗,一片欢声笑语。你寂然地坐着,望着眼前清冽的酒,...

  • 六年级|记叙文罚坐

    夏天,日长夜短;冬天,日短夜长。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了,所以放学时天已经渐渐地蒙上了一层黑影。我们第四节...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